是的今天要來說說冒牌者症候群這個東西
基本症狀就是嚴重的自我懷疑,即使有了一點好成績之後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僥倖。
或著是靠運氣,這個通常發生在嘗試進入一個新領域,跟轉職的時候。
剛好我是資深斜槓,或著是以前有一段時間很流行所謂的,八爪人,兀型人。
只是我後來選擇了資訊軟體這塊,做一個深化變成T型人。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進入新領域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我們都是從零到一的,特別我自己本身跨了三種主要的領域,從餐飲內場/證券金融/資訊軟體。
我都是採用相近的元素去轉職的。其他一些小的領域就不提了。
好處是,可以達到很紅的遷移學習,如同昨天的文章所說的。
每個產業有一些業態跟模型是共通的,特別是我這三種都是服務業型的類態。
可以用模進的方式。 那麼理論上來說,我應該是不會有冒牌者症候群啊
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我想我自我歸納最大的因素應該是下面幾點。
一個因素是對於數學的極度不自信,再來就是像我第三天提到的
沒有辦法短時間獲取有效的資源跟回饋。
像是上製圖課的時候經驗,工程字爛的可以,多邊形不會畫。
好不容易做出來,就會覺得好累啊,還可以再撐多少次? 我是不是不適合?
這件事情也發生在我剛進入餐旅領域的時候,我記得我上第一堂的廚藝刀工課
其實後來這堂課老師也有說過這是一次震撼教育跟壓力測試還有找出有潛力當學生主廚的人。
那時候第一堂課,基本刀工,開始切細絲,絲,條,大、中、小丁,指甲片等等。
還有削橄欖型。 看起來很簡單就是切成適合的形狀。
不過關鍵的製程才是重點,不然人體有70%是水,理論上骨灰加水就可以還原了啊
或是你有同樣的食品配方就可以做出可口可樂了啊。
在分切過程中,其實是有一套規則跟章法的,怎樣從大到小,片,條,到丁,下刀輕重對食材的保存,風味都有影響。
那時候,真的是指照型狀產出,外表光鮮亮麗,實際上之後製作起來,不是食材很快壞掉就是口感不同。
簡單的說考的是,自我學習,跟找資料的能力。
這次的挫折,讓我整整失落了一周,進入新領域的那種熱血,也瞬間涼了一半。
也就是說,遇到挫折通常是自我懷疑的開始。
但是從發生的失誤來分析,又可以找到解決點,進而改正跟增強自己的信心。
所以我先把會發生的點一次講完,再來說在轉換新領域的時候,如何避免或是化解冒牌者症候群的方法。
接下來的這點,也很容易發生,特別是在原生領域有一定經驗轉職者。
有好有壞,那就是太習慣切回原生領域的舊思維模式或是觀點。
好處如前所說,一個是你可以在相同業態不同領域內遷移學習,模進。
進而得到一個快速的產出,或著說成果,更好的甚至是改進業態跟融會貫通。
進而達到產品或是服務的,質變,或是型變。
舉個比較實際的例子來說,就像我們寫過OO的程式,在去碰其他使用OO精神的語言幾乎很快地就可以上手。
而型變最好的例子就是OO裡面的多型了。
好處說完了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壞處呢?
首先就是太主觀,體驗不到,也發現不了,新領域的美好或是不同設計的思維。
把"領域"換成"語言"或是"新的開發方法","新的流程"。
這些都是一樣的,並不是叫你完全放棄舊有,畢竟兩者加值碰撞創新才是好的。
咦,怎麼好像又是OO的封閉開放原則啊?
最後一點就是,當你覺得你的思考已經像有名的WIN藍色畫面的時候。
這時候要記得 call for help ,像歐萊里深入淺出系列的書上說得,別怕問問題
沒有蠢問題,很多人真的會為了面子,導致他在轉換領域上會很吃虧。
會有這樣表現的人,多半也是心態上沒有調整好。
總結來說,自我懷疑,通常出現在轉職的前幾年,或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身上。
上面所提的三種不同的情境,在挫折發生時,抱持太多主觀的意見想法,跟為了面子的問題。
都是一步步導引你把冒牌者往自己身上貼的路標。
如果你照著這樣走下去,很快就會說出,「喔我不是本科的,我的XX沒有學得很好。
我是新手,經驗不足,我是不是又走錯行了? 我是不是不適合? 我果然還是適合XX」
我看我就認命吧 這樣的死胡同。
那麼針對上面這三種情況,我們可以怎樣的來應對呢?
就讓我提供幾點作法。
首先,我們面對第一種狀況,資訊不足,練習不夠的情況下。
其實這種情況通常是發生在一頭熱,沒經驗,買了一本書,也沒有慢慢齟嚼消化
就開始大敲特敲,起碼在程式上是這樣,一遇到compiler 罷工通常自己也就罷工了。
解決的方法就是,依照自己可以接受的步調,慢慢地來,不要想一步登天。
也不要覺得自己是天才,實作很重要,但是你如果連IDE都不會用,也不知道概念。
那我覺得,你需要的是先慢慢閱讀一遍,做好歸納跟分析才開始進入coding 或是其他新領域。
不要一開始就越級打怪,這不是YY小說啊,你也不是龍傲天啊。
而第二種情況呢,我會建議在跨入新領域的時候,先專心放下過去,專心學習新領域的一切。
起碼等到可以獨立作業一段時間之後,或是完成某項的小里程碑。
你在開始允許自己,進行反思,或是其他的論證,跟改良,和模進的動作。
不然,你是不會學習到新的做法跟概念的,當然在實用上,跟了解其精神這兩種層面跟深度都不同。
如果這個技術或是領域,你的學習是有快速應用的需求,還是為了長遠的未來鋪路。
某方面也是一種變相的該封閉封閉,該開放開放這樣。
再來第三種情形就是,通常我們跨入一個新領域,沒有熟識的同儕。
如果是自己一人也通常沒有戰友,想要call for help都沒有人可以共患難或是解惑。
這時候我會推薦你,參加該領域的社群分享,活動,群組。
就像此時的你會來ITHOME看文章,可能加入line群組,telegram等等
或是其他的論壇,PTT的看板,或著國外的討論區,跟實體的技術分享會,經驗談等等。
台灣這幾年,或著說亞洲區這幾年社群分享的活動,跟精神越來越好,也不排除是很多大廠
看見亞洲跟中國市場的潛力,都紛紛來辦活動跟插旗這樣。
但是有了這些資源,你可以認識更多的同伴,分享的不只是經驗,還有心情,跟方法。
我也是因為看了幾年的鐵人,無奈我覺得自己在技術分享的火候上還不構純熟。
只好來參加自我挑戰組,來發發廢文,練練手。期許未來可以真正的發一次技術文的鐵人。
那麼挑戰也到了第六天,預期接下來
還會有個兩篇講我如何下轉職的決定,然後會開始講述我學習程式
之初的心情跟感想還有挫折,以及剛去職場工作的適應問題,特別是在工作方法跟習慣這個上面
比方說有些人就是喜歡做產品,不喜歡維護,有些人專門包維護跟重構。
也要特別感謝我一路上遇見的主管,在不同時期對我的幫助,跟他們給我的一些啟發。
還有就是出國工作的經驗談,跟對自己未來的期許這樣。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